萨拉热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父女情深与师徒告别前南电影瓦 [复制链接]

1#

父:他们是我的朋友,天晚了,留他们在家住一夜。

女:爸爸,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知道他们是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还常到你的修表店碰头。

父:责备我吗?阿斯拉!

女:不!爸爸,您是他们的人,我非常高兴。但我不明白,您为什么对我所说的和您所做的完全不一样呢?

父:因为我希望你能活下去。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投降了敌人,有的人在战斗,有的人在等待。你是个姑娘,应该等待。

女:又有人来了。

父:回你房间去吧。

女:是的,爸爸。

钟表匠,在家里,是个慈祥的父亲,对女儿充满父爱;在店里,热爱自己的工作,影片中两次出现他将待修的钟表指针拨到正确的位置,充分说明他非常敬业;为了南斯拉夫的解放事业,他时刻准备牺牲自己,但又不轻言牺牲,他对女儿的叮咛“有些人投降了,有些人在战斗,有些人在等待,而你必须等待”,以及他在赴死前告诫徒弟要学好手艺、不要虚度人生等,都说明了他对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的责任都有着相当深刻而成熟的理解(《中外电影名片导读》钱态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年第页)。

师:蒂姆,我要走了。

徒:你要去哪儿?

师:去找我的归宿。要是天黑以后,我还不回来,你就把钥匙交给我弟弟。

徒:我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不用,他会明白的。

徒:我能帮您做点什么吗?

师:不用了,孩子。你好好干吧,要好好地学手艺啊,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

钟表匠,他平静地向自己的徒弟交代后事,怀揣手枪从容地走向敌人的伏击圈。一路上他向街上熟悉的邻人打着招呼,道着“你好”,安详得像去赴一场朋友的宴会。而他所走过的那忙碌而平常的街区景象所给予观众的情绪感染,以及以平凡的场景所衬托的英雄光彩,远比那些运用枪林弹雨的场面所展示的上下翻飞、击杀敌人的英雄形象更加动人(《中外电影名片导读》钱态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年第、页)。

当钟表匠在清真寺被敌军子弹打死时,出现了一个视点缓缓升高的俯拍镜头,表达的是人们对死者的热爱和怀念,仿佛人们的眼睛不愿意从倒在落叶纷飞的土地上的死者移去。通过视点选择所形成的感觉表达丰富多彩,很难以简单的概括把它们总结出来(《电影美学》朱小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年第页)。

链接: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钟表匠,我印象深刻。他牺牲后树上的鸟儿惊飞了,镜头逐渐升高,俯拍倒在地上的他,用时较长,表达导演久久不愿离去的心境,很感人(资深影迷芸芸)。

(年1月21日马秀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