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书
家在*岛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几年前,女儿去奥地利参加“世界奥林匹克青少年合唱团”大奖赛,我向学校申请自费随行,跟着女儿沾光,平生第一次走出国门。
我们从青岛流亭机场起飞,经停韩国仁川转机,换乘大韩航空的国际航班直飞维也纳。从仁川起飞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半,空中飞行十个多小时,到达维也纳的时候,太阳依旧高高的挂在天上。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从初中到现在一直没搞清楚的时差问题,从仁川到维也纳一路向西,每经过一个时区,手表就要拨慢一个小时,我们是在追着太阳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大奖赛是在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举行。因为我们是提前到达,就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先休整几天。我们先去参观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奥地利每年的新年晚会都会在金色大厅举行,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建筑,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驻地。我们一行人有幸进入了大厅,并让孩子们在金色大厅里排练了一下,孩子们那稚嫩的声音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圣地决然唱响的时候,大家都由衷的感动。据当地的华人朋友说,能在金色大厅演出的人,都不是一般人,目前为止,中国的艺术家在金色大厅演出过的只有两个人,宋祖英和郎郎,由此可见一斑。
小时候“为赋新诗强说愁”,写作文的时候多次用到过“蓝色的多瑙河”,那时候,根本不了解多瑙河的一丁点情况,只是取其谐音“多恼河”,这一次,我是真真切切的从多瑙河边走过。但是,让我感到失落的是,我看到的多瑙河不是蓝色的,河水的颜色和我在东营看到的*河差不多,而且河面很窄,还不及我家乡的马颊河宽阔,我怀疑是不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欺骗了我。小约翰施特劳斯因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一举成名,被后人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被后人尊称“圆舞曲之父”,还有他的两个弟弟都是音乐天才,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在维也纳建有施特劳斯公园。
游维也纳,当然要去美泉宫。美泉宫曾是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相传,年,马蒂亚斯皇帝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随命此泉为“美泉”,并下令在此修建行宫,美其名曰“美泉宫”。美泉宫也叫夏宫,是皇室的避暑胜地,相当于我们北京的颐和园。
美泉宫里曾经住着茜茜公主,她在16岁时,嫁给了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成为了奥地利皇后,在这之前,她一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婚后,对于古板沉闷的宫廷生活很不适应,婆婆索菲公主对其也是百般刁难,使她生活的很不开心。儿子鲁道夫出生后,茜茜公主在宫廷内的地位大大提高,她经常前往生活更为自在的匈牙利访问,与匈牙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年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诞生,她不仅是奥地利的皇后,也成为了匈牙利的皇后。独子鲁道夫的自杀,使茜茜公主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大女儿的离世,更是让她几近崩溃。年,茜茜公主在瑞士日内瓦旅行途中遭遇暗杀,年仅60岁,她极尽波折又富有传奇的一生就此划上了句号。
在茜茜公主的房间里,折射的是欧洲皇室的奢华,奢华背后应该就是让茜茜公主选择逃离的规矩和压抑。茜茜公主去世十六年后,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也正是这一战导致了奥匈帝国的土崩瓦解。看着茜茜公主清澈见底的眸子,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她和战火硝烟联系在一起。我想茜茜公主也不会想到,她促成的奥匈帝国,在她去世十几年后,就匆匆的断送在她的丈夫弗朗茨手里。
出国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交流问题。从仁川飞往维也纳的时候,我和孩子没有坐在一起,飞机上的冷气打的很足,我担心孩子睡着以后着凉,想让空姐帮着盖一下毛毯。这句话用英语我是会说的,但是鼓了好几次勇气,也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还是解开安全带自己跑到孩子跟前看了看才放心。
在维也纳入住的第二天,房间的门打不开了,我拿着房卡去了前台,连说带比划,那个高个子*头发的服务生总算明白了我的意思。等进了房间,发现卫生间的灯不亮,正好看到走廊上有一个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我用英语告诉她,卫生间的灯泡坏了,你能不能帮我换一下?我说了一遍,她没出声,只是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心想大概是我英语说得不标准,人家听不明白。我就又说了一遍,她还是不吱声,看着我,一脸的茫然。这服务员看起来年龄也不大,刚成年的样子,我无奈的对着她笑了笑,按了一下卫生间的开关,又指了指灯泡,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高高兴兴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手里拿着一个灯泡跑了回来,很顺利地换好灯泡,我用英语说了句“谢谢你”。她竟然给我回了一个“must,must”。我忽然明白,不是我的英语说得不标准,是这服务员不懂英语,在奥地利,她和我一样有着各自的母语,英语对于我和她来说都是外语。
后来,我彻底放下包袱,管它语法对不对,只要我能表达出来、对方也能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经过十几天的尝试,在回程的飞机上,我居然也能和韩国空姐交流了。语言就得靠厚着脸皮去说,去练,才能有所进步,这是我出国的另一大收获。
在格拉茨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一直在一家中餐馆就餐。这个餐馆是一家温州人开的。第一次去的时候,女儿指着厨房里忙碌的人问我,他们都是中国人吗?尽管女儿的声音很小,还是被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听见了,大声说道:对,中国人!他们一家人已经在那里置办了产业,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在我们离开的时候,老板娘热情的送别,并邀请我们有机会再去看他们。那会儿正是雨过天晴,阳光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天空升起了七色彩虹,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
文/孙晓宇
简介:家在*岛作家联谊会成员,清溪诗社会员。
主播/于全玲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岛作家联谊会成员。抱朴守拙,好古敏求。喜文字,修己以敬;喜诵读,修己以安。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秋
排版:姜蕴青
校稿:孙莉霞
复审:静秋
发布:裴珊
“家在*岛”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一戳
家在*岛文化与生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投稿须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