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苍老师读书没有什么比相遇更加必然的事 [复制链接]

1#

『让生活多一种可能』

△Photoby朱梦斯

音乐:魏如萱-没有星期五的无人岛

没有什么比相遇更加必然的事情

我跟分别已久的同学们打了一场篮球,时间是*金周里气温断崖下跌的那个下午。我抬头看了一圈,天上全是云,枯灰的色泽,阴沉而又明亮。冷空气透过云层的包裹和球场的铁丝网吹到我刚褪下外套的胸口上,有些哆嗦。我在第一轮进攻里完成热身,等待呼吸赶上脚步,深秋的寒冷逐渐消失在蒸腾升起的微汗里。

我想起很多年前的很多个下午,也是跟眼前这群人,穿着更少的衣服,奔跑在更加简陋的水泥地上,教师宿舍的手风琴和钢琴声构成了背景。日复一日的来回奔跑将他们灼成了再也抹不去的回忆,粗粝、零碎、纷乱不休。如今,时光攀附在他们的面庞和躯体上,变得如同哈哈镜折射出的映像。我也变了,十年前投篮偏了就是偏了,而今天我会说都怪风太大。

今年我们毕业十周年,聚会上应到38人实到15人,来了的是意义,没来的,是回忆。

九月看了11本书,其中《读库》《单读24走出孤岛》《责骂小学生的方法》《火车上的中国人》和《把自己作为方法》是我觉得非常好看的。

止间

二O二零·九月四日

《读库》

张立宪主编

个人认为改版后颜色最好看的一届读库。

这期的内容偏消遣,即便是披着自然科学主题的外衣,内核也是轻松的调调。

开篇的《科学思维要点》,作者作为小学科学教材配套视频的制作人,把科学思维用十五个知识点的形式归纳出来,说是写给青少年,其实成人更加需要吸收和掌握。

随后《我家的四季》记述了年代一家人在老宅整整一年的日常生活,生活琐事、时令吃食、人情事故写得都很生动。

第三篇《盛宴已过》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系统地讲了杨振宁在对撞机建设上对抗超弦派的“战斗”,这场战斗让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刻的裂痕越发明显。相比之下,《无人赴宴》选得有些重复。

再提提《这两年的电影海报》,亓冠奇挑选了年和年华语影片的优秀海报设计,逐一具体分析其中细节巧思以及与影片的契合精妙之处,让人大饱眼福。

《看不见的病*战争》和《沛县律*江湖》篇幅虽短,但干货很多,值得一看。

整本书总体而言,本期在所有读库里处于中上水平。

二O二零·九月五日

《迁徙的间隙》

作者:董劼

后浪“说部”书系的实验性很强,发掘了一些新生力量,展现了一些不同的表达,这本《迁徙的间隙》也是其中之一。

作者董劼是北京电影院导演系的学生,文字和思想有些前卫,而先锋的代价是如果你搭不上他的线,就会觉得莫名和无聊。

就像去看地下导演的电影一样,即使很大几率你将要面对的是一堆无聊的不知所云粗制滥造的剪辑,但去看地下电影这件事本身挺酷的。

二O二零·九月六日

《我的世界观》

作者:[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如何去了解一个人的世界观,或者一个人的世界观会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看这本书所选取的文本类型就知道了。

书里辑录了大量爱因斯坦碎片化的文本,涉及*治、宗教、经济、文化、教育、友谊等诸多方面,基本能够堆砌出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但是,其中很多观点只有从他本身所处的高度和地位出发才显得适宜跟合理,那种人格的实现,是普通人难以完成的。即是说,爱因斯坦可以这样想,而你不行,不信你试试。

二O二零·九月八日

《轻寒》

作者:金宇澄

金宇澄早期作品,给人一种西派和炫技的感觉。无论在那个领域,炫技这种事,看多了真是在挑战忍耐。

二O二零·九月九日

《走出孤岛》

单读24

吴琦主编

本期从封面来看,又是《单读》的一次自我革新,大篇幅收录了单向街公益基金会“水手计划”的作品成果。

刘子超的《帕米尔公路和瓦罕山谷》和柏林的《萨拉热窝无消息》让人印象很深,鲜活的个人丈量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叙述,言之有物,尺度适宜。旅行文学非常非常容易写成一个人的自嗨,简单无聊的景观和感想的堆砌和小资情调的抒情,这点许知远是个很好的例子。

晓宇的《疫区日记》难能可贵的是在合法出版的纸面上看到了与刷屏的伟光正报道不同的音符,忠实地记载了他在武汉封城前后的精神困境,虽然文本里有很多克制的地方(可能还剪了不少),但我看到了编辑部的态度。

二O二零·九月十日

《责骂小学生的方法》

坚村悌著郑素杏译(台版)

教师节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三个字:少生气。

生气是感情问题、责骂是理性问题,但教师心态爆炸的时候,“理性地责骂”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决心不要责骂孩子,但马上又会把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才是老师的真相。

这是一本教师自救也是挽救小学生的好书。坚村悌将教师愤怒的导火索分了几种类型,基本涵盖了教师日常爆炸的点火范围,再结合各种自身爆炸的实例,抽丝剥茧地思考复盘,探寻愤怒背后的核心问题,最后引出面临崩溃时如何更有效(有帮助)地进行责骂。

被小学生气到冒烟的老师可以阅读此书,作为家庭教育里的“教师”——家长们更要,比默念一百遍《莫生气》更有用,只有明了自己为何所困,方能松绑。

此书多印一本,就有一位教师或家长立地成佛。

二O二零·九月十二日

《火车上的中国人》

作者:王福春

▲▼上下滑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